EMAN環境會計(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又稱為環境管理會計,係一種經由管理的機制結合環境活動與會計作業之一種資訊制度,以數量化方式,將企業所有之環境保護活動分為財務與非財務之資訊,透過衡量與記錄,將企業在環境改善所執行之效益,做完整的分析與整理。
台灣推動
我國政府對環境會計制度初步係參考日本的環境會計模式。
2000年行政院環保署開始推行環境會計,逐步改進與修訂環境會計指。
2003年國營事業內部推動,進而影響中小企業參與相關輔導。
2006~2007年經濟部工業局參考行政院環保署推動環境成本會計輔導所研定的「產業環境成本會計制度指引」,開始協助製造業廠商建置環境會計,敦促廠商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綠色會計架構

綠色會計組成架構

綠色會計制度
財務資訊
環境成本(環保、工安、衛生成本)
非財務資訊
物質投入、經營產出、管理指標
效益分析
環境效益(直接、附帶效益)
環境成本(環保、工安、衛生成本)
綠色會計推動效益
協助衡量產業環保支出及生產成本,決定產品價格,並可突顯原來被隱藏的環境成本或效益,將外部的環境及社會成本納入環境資訊體系內,以真實反映產品成本,使得成本效益分析上將更加正確。
面向 | 內容 |
---|---|
內部管理 | 削滅/精確計算成本、增加收益、提供決策資訊、改善環境績效、降低營運風險等。 |
外部管理 | 增加企業競爭力、提昇企業形象、加強投資者信賴程度、提供環境溝通之管道等。 |
對政府的幫助 | 減少管理手段、降低環保支出、評估環境政策與法規執行成效、衡量綠色國民所得帳等。 |
輔導能量
- 1協會主導台灣環境會計(綠色會計)全台第一,已輔導與建置100餘家廠商與政府單位。
- 2環保署委託協會完成2007年版「我國產業環境會計指引」。
- 3協助政府及企業研究發展環境成本會計制度相關計畫專案。
- 4推動教育部綠色科技人才培育計畫-綠色會計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