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V碳盤查/CFP碳足跡/碳中和
低碳時代來臨!
- 1立法院2016年三讀通過溫減法,明訂減碳目標2050年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
- 2Apple承諾在2030年對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碳中和。
- 3歐盟2020年提議55套案(Fit for 55),使整體制度更符合2030年55%的減碳目標。
- 4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2021年與13家企業成立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協助台灣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 5世界各主要國家2021年所提出的中期減量目標
歐盟:2030年較1990年減量55%
英國:2035年較1990年減量78%
美國:2030年較2005年減量50-52%
日本:2030年較2013年減量46%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可被定義為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一般大家瞭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的差異之處在於從消費者端出發,破除所謂『有煙囪才有污染』的觀念。企業及產業溫室氣體的排放,一般是指製造部分相關的排放,但產品碳足跡排放尚須包含產品原物料的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ity)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產品生命週期示意圖
- 碳足跡原料使用階段
- 製造階段
- 配銷階段
- 使用階段
- 廢棄處理階段
碳足跡推動流程
- 高階主管承諾
- 成立跨部門盤查小組
- 確認標的產品及評估邊界
- 盤查資料蒐集
- 產品碳足跡計算
- 建立碳足跡報告書
- 第三方外部查證
- 先前準備階段
- 起始會議及產品審查階段
- 活動數據調查分析
- 內部查證及產品碳足跡計算
- 數據修正及完成產品碳足跡報告
- 產品碳足跡查證
碳中和推動流程
- 決定主題與邊界
- 計算及盤查
- 碳足跡盤查宣告
- 研訂碳中和計畫
- 碳中和計畫宣告
- 實施碳減量計畫
- 核剩餘碳中和
- 購買碳權或取得抵換額度
- 碳中和達成宣告
碳足跡/碳中和推動效益
- 1減少市場風險:透過碳足跡盤點,可掌握公司產品因碳產生之市場風險。
- 2提升社會形象:對碳足跡議題的重視,提升公司的社會形象。
- 3達成淨零排放:引進碳中和機制,進而建立公司完整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的目標。
- 4降低能源成本:找出改善過程的機會,運用營運上的減碳行動及輔助活動來節省能源,進而降低成本。
輔導能量
- 1大型企業集團碳足跡/全國最大量體
2010年完成全國最大量體碳足跡盤查輔導實績。